爱尚小说网 > 我的唐朝岁月 > 十八:西域见闻录

十八:西域见闻录

爱尚小说网 www.023us.com,最快更新我的唐朝岁月 !

    汤县令一行人,在村口打听了李铭的住处,策马开到李家,李铭的宅子当初划分的就是一个独院,周围已经全部栽种着花椒,果实挂满了树枝,阳光的照射下,红通通的格外好看!

    院子里面,还是种着向日葵,李铭就是种着玩,他自己不怎么喜欢种花,照顾花草比种向日葵累多了!

    县尉前去扣门,底下几个随从将马拴在门前的马桩之上!

    李铭这个时候已经从伤好了,从县衙回来了,正在和几个村上的人聊天,大家都想问问还有什么发家致富的门路,毕竟已经从李铭这里得到了那么多好处!

    李铭心里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大家的主意,但是要实施起来,周期太长了,李铭用了四年时间,花费多少精力,才把自己最终的想法实现!

    本来李铭还想把制造一些水车,将河里的水提升到高一点的地方,修建水渠,这些都太浪费时间了!还有就是榨油,花椒子可以榨油,向日葵也可以榨油,估计还可以找到其他的物种,都可以榨油,但是投入太大,一个小小的村庄,实在投不起来!

    村庄里面的农户还是给予了李铭很大的希望,大家也知道,这个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的能搞成的,所谓的人荒一时,地荒一年,想要从田地里面获得发展,是需要时间的!

    正在聊着,突然有人造访,乡亲们也就告辞回家了,地里还有活!

    “汤县,今日怎么有空到光临寒舍?”

    “李郎在陆家庄做的好大事啊!

    汤县令从萧伯、李铁将,花椒,向日葵,包子,饺子这些说起,在加上修路等等!

    李铭心中一惊,寻常人不会打听的如此清楚,估计汤县已经把自己的底细打听的非常详细了,虽然金矿的事情,自己已经说明白了,但是村庄上的事情,自己还需要小心应付才是!

    这个汤县,不是糊涂之人,能得到工部侍郎赏识,替天子牧守一县的,没有笨人的!又是在贞观年,官员素质毕竟还是很高的!

    ”汤县言重了,这些事情亦非在下一人之力啊!“

    “愿闻其详!”

    “汤县,我自陇西一带投奔叔父,路上所见所闻甚多!来自西域,胡人众多,所见物什不一而足,在下只是看的多。

    顺便带了一点东西而已!萧伯一家于我有大恩,我千里投奔,是他收留了我,并和里正商议,给了修盖了这座住宅!您在村中所见所闻,我只是给出了一点建议,后期的事情,都是里正和乡亲们自己辛勤的结果!”

    县丞在旁边见李铭如此一说,觉得李铭有点避重就轻了,开口道:“李郎,明府亦游历天下,和长安胡人多有接触,但是就李郎所作之事,长安胡人也吃惊不少啊,表示闻所未闻!”

    李铭知道上面的说法是有点牵强的,不能令人信服啊,但是自己需要自圆其说啊,不然真的混不过去,现在李铭更加确认了,这几个人肯定是官家!

    “这位先生,西域十分旷阔,来人不一而足,高昌,突厥,吐谷浑,突厥,突厥的西边还有其他国家,我听闻西南就有天竺,天竺以西还有国家,所以说长安一些胡人没有见过这些,也不足为奇!”

    汤县令见李铭还是有点推脱,说到:“李郎,我等冒昧拜访,实属唐突,但李郎所做,确实让人刮目想看!当今圣上,乃百年不遇之明君,礼贤下士,对于扶助农工,黎民安居乐业之举,十分重视,我等还是需要为朝廷分忧,为陛下分忧啊!”

    李铭见汤县令把话说到这份上了,也就不藏着掖着了,起身作揖:“明府,天下俊才,经我朝科考,全部进入朝堂,为陛下效力,我一介村夫,那里需要我!”

    汤县令微微一惊,稍稍一思考,就知道自己那里出问题了,自己一行人的谈吐实在是太官方了,说到“李郎不必多礼,说来还是我等的不是,本来就应该坦诚相待,我等亦是不愿滋扰乡里,不然上方怪罪下来,我可担当不起啊!”

    “那里,明府微服私访,我敬佩不已,大人忧思乡里,实有担当,如我大唐帝国,均如明府一样,关心农桑,何愁不兴旺发达啊!”

    ”李郎过奖了,我等还是对李郎所做十分好奇,还请不吝赐教!“

    ”明府言重了,李某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!“

    ”明府知晓法显大师否!“

    “法显?不曾听闻!”

    李铭一听县令不知道法显,心中大定,自己可以随意说了!

    “法显,是东晋高僧,65岁的高龄从长安出发,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,游历30余国,所做一本专著乃《佛国记》,不知大人有曾拜读?”

    汤县令回头开了一眼县丞,县丞亦是一脸茫然,说到:不曾拜读!“汤县令,作为一介儒生,对于佛学不了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!

    “汤县,当世佛学盛行,乃是从法显开始!原本在东晋以前,佛学就经西域传入中土,但是只是很小范围的传播。大师法显,为了佛学,一行人通过西域,进入天竺,学习佛法,65岁出游,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,历经十三年,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。在这十三年中,大师法显,历经九死一生,在其八十岁之时,创作《佛国记》,八十六岁卒”

    汤县令一行人听闻如此壮举,亦不胜唏嘘,叹服这个老人的体力于毅力!

    ”李郎,这个和你的这些事情有和关联?“

    ”明府有所不知,跟随法显大师一起回到中土的,还有几人,他们在大师圆寂之后,推广佛法,将法显大师在西域的一些事情宣扬开来!

    国人为之振奋,亦有效仿大师西行之人,商贾,僧人,各行各业都有!每每回到中土,均会出书列传,其中有一本《西域见闻录》,不知何人所作,和法显大师不同,此人关注的是西域的农工技术,并详细记载!“

    ”你所说不错,玄奘法师,在贞观元年,就向当今圣上提出西游,不过圣上并未应允,听闻玄奘法师一行人,已经开始西游,亦不知道是真是假!“

    ”我无意之中得到了《西域见闻录》,对其记载,甚是好奇!远在陇西之地,科举无望,又生计堪忧,所以不远千里,投奔叔父!

    此书亦在一次渡河之中遗失,我来到陆家庄时,已经身无分文!李某今日所作几件事情,均来自于此书!自陇西到此间的路途之上,偶尔得到一些物种,就是大人看到村中种植的,也就成活了两种,甚为可惜!“

    ”遗失了?那甚是可惜,李郎对于书中记载,还记得几成?“

    ”农工技术,不类经史子集,背诵即可,涉及到试验验证之学,李某天生愚钝,只记得十之一二而已!“

    ”那实在时可惜了!以后的日子,李郎作何打算?”

    “我经叔父帮衬,家里还有一些薄田,科举已经无望,不过日子还过去,娶妻生子,在村中过此一生!”

    “李郎何以如此?大丈夫应该有所为,有所不为!今日,你所作之事,已在长安乃至长安周围州府引起了反响,何以说出暮气沉沉之语?”

    “汤县容禀,李某一介村夫,无根无本,亦无功名,在田舍之间,还有发展之道,如不求田问舍,岂能有其他想法!”

    “李郎不必妄自菲薄,当今圣上,任用贤人志士,唯才是举,已有盛世之迹象,李郎还需为朝廷出力啊!”

    “不是李某妄自菲薄,实在乃是觉得自己才疏学浅!”

    “李郎自谦了,好了,今天就到这里了,以后还会来讨扰,李郎还需不吝指教啊!”

    “明府严重了,但凡有可以效劳之处,请召集在下即可!”

    在回县衙的路上,县丞对汤县令道:明府,李铭说那本书遗失了,是不是真话?

    “这确实存疑,不过陇西到此间,确实路途遥远,途中丢失一些东西,亦有可能!”

    “是不是需要探探?”

    “你的意思?”

    “让县尉安排人去搜查搜查?”

    “如何搜查!”

    “明面上当然不可能去搜,毕竟李铭又没有什么作奸犯科之事,我的意思时私下!”

    “那你去安排一下,不过需要小心行事,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!”

    “这个自然,李铭既然在此间没有亲戚,孤身一人,那么还是从他家中开始吧!”

    李铭自汤县令一行人走了之后,心里犯嘀咕,今天这些人来做什么,难道就是想知道这些,对于自己所说,是否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呢,不引起怀疑呢!心里还是没有底,不过自己没有任何事情侵犯大唐律法,他们不会拿自己怎样!

    李铭所不知道的时,汤县令等人已经相信他的说法,还对他所说那个根本不存在的《西域见闻录》感兴趣,估计会心里乐出花来!

    当然,汤县令能相信李铭所说也是正常的,不然很难理解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会干出这样的事情,不是有高人指点,就是有奇遇!汤县令回去决定先看看《佛国记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