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> 我的唐朝岁月 > 五十一 :盛唐的原因

五十一 :盛唐的原因

爱尚小说网 www.023us.com,最快更新我的唐朝岁月 !

    程老二回答的也太天衣无缝了,而且脸上一点也看不出慌张的神态!

    房玄龄怀疑,估计这个程老二对李铭的事情也不知道多少吧!

    估计自己闲人亲自去问李铭,他也是如此回答!他的身份和陛下这点护身符实在是太好了!

    内府和少府监那里,估计也得不到更好的消息,毕竟双方是有合作基础的!

    富城,有点遥远,他在富城干的那些事情,圣上还感激他提供了潼关金矿的消息呢!

    怎么这小子跟泥鳅一样狡猾,分明是有疑点,但就是抓不住!

    看在程老二身上得不到想要的东西,就打发他回去了!

    程老二赶紧到李铭家,将这些情况告知!

    看来这些大臣早就注意自己了,但是目前还抓不住把柄,以后看来要小心一点了!

    触动各方的利益,不管谁出手,都够自己喝一壶的!

    “二郎,你联络的人手够了吗?”

    “慕远,够了,而且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大!”

    “还是要注意一点,闹的太大,收不回来不好,朝廷脸面也不好看!”

    “放心好了,过几天就开始慢慢的收购了,这个得慢慢来!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,不要操之过急,需要掌握火候!和内府那边多联络,掌握消息最重要!我这边,需要钱你和管家说,多的没有!”

    “慕远说笑了,咱们是合作关系!”

    送走了程老二以后,李铭觉得自己整天呆在家里,让人感到很神秘,这样房玄龄那些人才会不停的打探自己!

    还是应该出去走一走!自己好久都没有和郡主一起出去了!

    坊市之中的生活,好像就是后世的小区一样,不过那可是大多了,有的坊市,几百亩地那么大,全长安最大的宅院估计就是魏王李泰的了!

    长安晚上实行宵禁,就是各坊都要关闭大门,坊外不准人员流通,有官兵巡逻,但是坊内并不禁止,该干嘛干嘛!

    在里面呆久了,也觉得憋屈,后世李铭就比较宅,现在几乎更宅了!

    作为一个穿越者,知道的事情太多了,现在是侯君集谋反,后面还有太子谋反,魏王也觊觎大位!这些事情稍微剐蹭上,就很难说清楚!

    说走就走,李铭和郡主商量以后,决定到渭水去看看!

    晚来清渭上,一似楚江边。鱼网依沙岸,人家旁水田。不逢京口信,空认渡头船。逆旅无消息,归心谁爲传?

    此时的渭河和后世截然不同,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色!

    郡主和几个丫鬟在一起在渭水边嬉戏,后面的家丁在河边守护着!

    李铭和李岩,两个人骑着马,到附近的一个村庄而去!

    来到唐朝之后,李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陆家庄,剩下的就是在城里生活了,其他的村中还真的没有去过!

    走进村庄之后,李铭发现空屋很多,不由得诧异,现在已经是贞观十三年了,怎么这个村庄里面还有空屋,几乎是一半的样子!

    看到旁边有几个老人在那里乘凉,里面决定去问问!

    李岩将马匹拴好以后,静静的跟在李铭的身后!

    “老丈,有礼了!”

    “这位公子,不敢!”

    “老丈,你们村庄,怎么还有如此多的空屋,这些人家都哪里去了?”

    “公子来长安不久吧?”
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
    “公子有所不知,前隋末年,兵荒马乱,长安,京畿之地,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!村中有钱的富户,有自保的手段,但是一般人家,为躲避战乱,举家都出去逃难了!”

    “我大唐已经安定二十多年了,怎么还是如此场景?”

    “公子,经历天下大乱之后,村上人丁十不存四,大量的土地荒芜,外出逃难的,很多都没有回来,估计已经客死异乡,或者在哪个地方安定下来!”

    “老丈,各位家中现在是否均可温饱?”

    “村中人丁减半,但是地还是在,那些流亡异乡之人留下的土地,就被村中之人垦中了,最近多年也是老天爷给脸,具是丰年,再加之朝廷轻赋,日子还过得去!

    前年,大丰,小老儿还有幸去长安游玩了一趟!”

    这个一点没有错,根据唐律,五尺为步,步二百四十为亩,亩百为顷。丁男、中男给一顷,笃疾、废疾给四十亩,寡妻妾三十亩!

    一顷就是一百亩土地,确实很多了!

    “恭喜老丈了!”|

    “长安,看上去挺好,就是百物巨贵,着实花费不起!”

    “老丈,附近村庄,都是一样的情况吗?”

    “基本上差不多,有的村上还要厉害一些,人几乎没有了,前多年,圣上仁慈,将一些土地赏赐给了身有残伤的兵卒,一些村子才慢慢的恢复元气,不然,看上去更死气沉沉一些!”

    “老丈,你们村上可否有此等兵卒?”

    “不多,有那么几户。”

    “可否,带我去看看!”

    “前面那家就是,公子自行过去便是!”老丈指着前面一户言道!

    “多谢老丈了!”

    “不谢!”

    李铭在走向这家庄院的时候,心里在思量,这个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盛唐吗,肯定不是!

    为什么唐初二十多年,就会出现一个盛世,贞观之治,里面看来有水分的!

    李老二轻赋的办法,是没有错的,但是这个应该只是一个原因而已!

    文景之治,还经历两朝呢,何况武德年间,还在不停的打仗!真正的安定,是从贞观元年才开始的!

    那么十几年时间,就有盛世之象?

    这个村庄,应该是贞观年间,大唐的一个缩影,由于隋末,天下大乱,人民流利失所,天下人口减半,但是地还在,剩下的这些人种植了相当于原来一倍的土地!

    如果不是荒年,随便种植,一家一户的收成,都是前隋年间的两倍了!

    长安人口,估计也是前隋年间六成的样子,这个算来,米价那么便宜是可以理解的!

    毕竟,成年人口在战乱的过程中,死的都差不多了,剩下的老弱妇孺,消费不到哪里去!

    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养生息,长安人口慢慢繁盛起来!

    二十多年,刚刚长一代人,但是那些战乱剩下的老头,估计也去的差不多了,所以总体来讲,人口增加的还不算快,但是下一个十年,将是人口爆发的时候!

    后世所说的贞观盛世,不过如此!只因为李老二可以听见去大臣的劝谏,被史学家吹嘘了一千多年!

    待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,也会如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样,农民破产,土地兼并,又是一个历史循环!

    不知不觉就到了,李岩下马去叩门,里面出来一个孩童,问道。

    “你们找谁?”

    “你家大人可在?”

    “你等一下!”

    过了一会,门里出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,一脸的坚毅,两眼炯炯有神,问道。

    “两位,找我?”

    “长安李铭,听闻你乃久经沙场的将士,解甲于此,我向来崇敬为国杀敌之人,特来讨扰,还请海涵!”

    “不敢,两位里面请!”

    分宾主落座之后,李铭问道!

    “还未请教你尊姓大名!”

    “不敢,我姓李名通!”

    “李兄原在哪位将军麾下效力?“

    “原来一直在卢国公麾下效力,小有十年了,因身有残疾,所以退伍归田!”

    “我闻听卢国公待部下甚厚,家中还留有不少老卒,奈何李兄不继续跟随卢国公?”

    “生逢乱世,二十岁从军,前期飘摇不定,最后跟随卢国公一起当今圣上效力,多少袍泽已经埋尸沙场,我已厌烦!

    刀口舔血的日子,都不容易,现在在此落脚,比起其他袍泽,算是善终了!

    国公倒是再三挽留,见我去意已决,也就放我归田了!

    原以为国公会长居长安,可以时常见到,现在又到普州去了,不知何年才能见到!”

    “像李兄这样久经沙场的,也有厌战情绪?”

    “人心都是肉长的,从军之人,时间一久,均会有厌战情绪,所以我等口袋几乎都不存钱,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够生还!”

    “我不曾见过两军厮杀,对于行伍之事一窍不通,不知新军对敌,会如何处之!”

    李铭对大唐军队还是比较好奇的,老兵毕竟都会退伍,那就有参与的新兵!

    “公子有所不知,我等上阵厮杀之前,均会先饮一碗久,一来,可能此酒可能是生平最后一碗酒,同时,也是也是让周边新军壮胆!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!”

    李铭想起了后世,参观兵马俑的时候,每个兵马俑的肚子都稍微有点凸起,估计这个就是大战之前经常饮酒的习惯造成的结果!

    “李兄,结束行伍之后生活还算习惯否?“

    “诸多不便,半生厮杀,于田间地头之事,一概不同,只能从头做起,好在四邻帮助,现在已经平静下来!”

    然后和李铭聊了一些当年军中的事情,然后李铭以还有家人在村外,提出告辞!

    李通行伍出身,也不挽留,临时之际,李铭对李通言道。

    “如李兄有时间到长安,惠宾楼就是我的产业,一定好好款待!”

    “一定,一定!”
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李岩对李铭说道。

    “公子为何对行伍之人,如此有兴趣?”

    “我原来也有去从军的意愿,不过机缘巧合,错过了!”

    “从军之人,九死一生,公子怎有从军只愿想?”

    “热血男儿身,当架长刀,跨战马,立志踏破贺兰山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