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尚小说网 > 鉴宝手机 > 第十九章 高水平发挥

第十九章 高水平发挥

推荐阅读:
爱尚小说网 www.023us.com,最快更新鉴宝手机 !

    三天倏忽而逝。

    这天阳光明媚,惠风和畅,北大校园风光旖旎美不胜收。男男女女往来如织,欣赏着特有的景色,好不热闹。考古文博学院小会议室内,却是另一番光景,十分严肃。

    主持论文盲审的相关人员已经到齐。

    小会议室外,董文承仍在叮嘱许东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一次正常抽查,你只要保持平常心正常发挥就没问题。教育部领导不负责提问,只监督整个答辨过程,所以别担心,也别紧张,更不要有压力。再说了里面咱们院长李青山也在,不会让其他学校老师刁难你。”

    说实在的,许东倒不怎么紧张,毕竟论文很熟。

    反倒董文承比他还要紧张,好像被抽查的是董文承,而不是许东。

    “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院长李青山喊话。

    董文承还想叮嘱什么,许东笑道:

    “老师放心吧,等我好消息,我先进去了。”

    许东深呼了一口气,调整好情绪就进去了。

    会议室已经简单的布置过,主持盲审的相关人员,坐成一排,一共五位。

    除了教育部那位以及院长李青山,说来也巧,另外三位,许东倒也都认识,西北发掘古城时,还一起共事过,算是打过交道。

    “这下恐怕真麻烦了。”许东内心直叹气。

    教育部领导以及李青山,只是全程互相监督,不参与答辨。

    真正主持论文答辨的其实就是这三位老相识,按理说许东应该会觉得幸运,毕竟认识,但许东却深深知道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
    这三位,两位来自JL大学考古系,一位来自西北大学考古系。

    他们所在的学校,其实一直都想挑战北大在整个考古学的地位,明里暗里跟北大都是竞争关系,从来都不想屈居北大之后。西北发掘时,这几位就不怎么待见许东,虽然没有无故找事,但关系当真说不上好。

    事实也的确如此。

    JL大学教授周逸、禹勇,西北大学教授田富治,板着脸,一副不认识许东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请开始吧。”

    教育部特派员张泉赫道。

    周逸点头,随后轻轻翻着许东的论文道:

    “您的论题是文物修复在文物发掘过程中的重要性,请您阐述您的观点,并作进一步的分析,最好能够清晰明了。”

    这是论文答辨的常规问题。

    许东早有所准备,而且他本来就对自己写的论文非常熟悉,当即就毫不停顿地阐述了一遍,而且条分缕析,很有逻辑,哪怕不是这一行的人,也能听明白大概。

    接着禹勇、田富治各问了几个相关问题。

    许东同样答得非常漂亮,一旁的院长李青山不自禁地露出赞许目光。

    但是答辨并没有结束,院长李青山低估了周逸、禹勇、田富治他们,对北大毕业生要求之苛刻。可以说与论文相关的问题结束,才是这一次盲审的真正开始。

    “好,你答得很好,论文研究也具有前瞻性。”周逸合上了许东上的论文,“既然你是研究文物的,想必对文物鉴定也有不俗的水平,那么我们鉴定一二文物如何?”

    “这和论文答辨无关!”李青山差点拍桌子。

    这分明是刁难许东!

    “果然不会让我轻易这么过。”许东内心苦笑,“他们三个会想尽办法为难我,从而证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,未必高过他们学校。”

    规则掌握在他们手里,特派员张泉赫不发话,李青山不满也没有用。

    许东心底虽然很烦这种行为,但仍然保持着笑容,道:

    “几位老师愿意赐教,求之不得,只是希望老师们松动松动,毕竟我只是本科生,专业知识方面,仍不够深入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心底有数。”

    周逸和另外两位互视,眼里有丝丝笑意。

    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文物,很快就有人递上了一个盒子。

    许东打开盒子,盒子四周都是防碰撞填充物,里面丝绸层层包裹,拆开却是一只瓷盘。

    不过与寻常的瓷盘稍有不同,风格不是典型的中国瓷器,上面绘刻着圣经中的故事图案,边缘色彩明丽,也不是中国绘画技法。

    “外销瓷,这个常见,距离现代也较近,价值不高,没什么难度。”李青山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他知道许东对于瓷器钻研的很深,虽然学校没有开设研究外销瓷,但以许东的眼力,相信能够轻易就鉴定出结果。

    许东原以为周逸、禹勇、田富治一定会刁难自己,结果没想到这么容易,反倒愣住。

    过了一瞬,许东反应过来,才娓娓道来。

    “盘子中心是基督受难图,边缘金彩加以繁复装饰。这种装饰风格,在明清两朝的中国内陆瓷器中,几乎不见。而盘子的花口造型,也是在仿造金属器的风格特征。这并不是典型的中国瓷器。”

    “你觉得是什么瓷器,什么时期的?”

    特派员张泉赫抬头,目露赞许之色。

    短短的几分钟时间,便有这个判断,实属难得。

    “这是中西合璧的结合风格,应该是由西方的瓷商送来画样、模型,中国工匠再仿照欧洲玻璃器、金属器等造型而烧造。这一情况盛行于康乾盛世,西方人喜欢这种风格,多向中国定制瓷器。再观此器表面纹络光泽,初步推测时间应该是乾隆年间,是外销瓷,具体究竟距离现在多少年,暂时还无法判断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当年这种外销瓷出口太多,都是成批外销,一船一船运往西方,虽然也有一定年份,但存世的量实在太多,再加上风格不是典型的中国风格,收藏价值不高。”

    听到一半,张泉赫放下了手中的笔。

    周逸、禹勇、田富治听到谈价值的时候,也都停了下来,目光随着许东而移动。

    这一刻许东成为这间会议室最令人瞩目的焦点,仿佛是一个浸淫这一行已经很久的收藏家、文物专家,魅力十足。

    可是……

    许东不过是本科生,只学习了四年,而且还是文物修复专业。

    “北大到底怎么教的,四年就能让学生具有如此深厚专业知识?”三位教授疑惑不已。